Sunday, December 30, 2007

寒流

其實我很厭惡陰冷的天氣,總讓我失去動力,失去對生命任一事物的熱情,卻又討厭有這樣的結果!

於是,發呆徬徨無奈佔據了我一整天。

不是累,是一種無助,一種非常的厭‧惡。


我想,讓我無力的應該不是家庭,而是工作吧。
總是在想,何時才能不用上班?
為何我這麼的不想上班?不想工作?
問妻,以前我有常會這樣說嗎?
妻說,也會。
那麼,不是新工作的關係囉?
那究竟什麼原因?

這是我要的生活嗎?

妻幫兒子買了一包紙黏土,因為是白色的,
我以為是補牆用的補土,見兒子拿來玩,罵了他一噸。
事後妻告訴我說那是紙黏土。
於是我向兒子道歉。
兒子說,他原諒我一千次,
因為,
他好愛我......

工作煩悶時,想到小朋友,就也不放心上了。

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Wind in the sky

Sky
一直對天空情有獨鍾。
尤其是藍的淨,亮的刺眼。

風中的芒草,單純的存在著。
單純的芒草,靜靜的在風裡,活在蔚藍的晴空下,
只是這麼單純而已。

只要單純......

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Opportunity

前天晚上和以前的老闆吃飯,面對他,有一種抱歉、懷念的心情。
每個人在生命旅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貴人,
有的可以幫助你在人脈上的經營,有的則會協助提升你在職場的競爭力,
有的像是老師,有的像是摯友,有的就像你的家人。

我以前公司的老闆,我一直把他當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在要去見面的途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著要跟他聊些什麼。
雖然我只離開公司才一個多月而已.....

老實說,本來我對新工作有一點點的無奈和困擾,
甚或思考著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有無能力勝任?管理的難題能否解決?
也許人都是懷舊、習於安逸。總會懷念起過去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同事、愉快的工作氣氛。
記得也跟當初想離出的同事鼓勵她說:「會想讓你留下來的是人還是事呢?」
多半捨不得走的都是因為人,但我們總是必須成長的啊!

我以前的老闆總會開導我許多想法,
那晚和他聊過之後,我又對我的新工作充滿期待與熱誠!
雖然他說他以為我是最不可能離職的.....
但竟然我已進入到新公司,我就必須開始學習,把這當成是一個機會,Opportunuty,
認真思考我的重點何在?不要一直被"人"的問題所困擾著!
新的工作,新的環境,我要獲得的是什麼?
不要等到我又離開這家公司,卻像是莫名走一遭,浪費了生命,浪費了機會!

生命中的貴人
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
拉你一把

謝謝你.....


Sunday, December 09, 2007

選邊站

Childhood 
選邊站
他說。

一直記得這句話
以前的工作態度是把自己份內的事作好就好
雖然對自己也有所期許
也相信實力會證明一切
但是在職場越久  似乎越無法說服自己當初的原則是對的

剛入社會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我的師父告訴我
"做事三分,做人要七分"
年少的我並不相信.....
但是後來我在他身上看到印證

"選邊站,若是選擇中立,
 雖然有可能不會太差,但絕不會很好" 他說。

真的嗎?

Saturday, December 08, 2007

第一次見到貓 是很波折的
他似乎一直躲躲閃閃,似乎不想面對 我

阿狗比較容易被人罵  但是阿貓比較不會
所以他自己取名叫貓

這隻貓,很令我頭痛
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部屬  沒有管理經驗的我
真不知該如何下手

人總是不會十全十美  我試著釋出善意
希望情況能有所轉機  可以改變彼此的關係
但是貓有意無意的在其他人面前對我挑釁  挑戰我的權威
不禁讓我懷疑  貓真的是厚黑教主

在貓口中堆切的所有文字語言裡
真正的是你的面具不曾卸下
雖然你也叫我演戲

人生都會有完美的結局嗎?
不完美時怎麼辦?
相信這段過程  絕對是我生命中的經典之一

國道上的豬

常在國道上奔馳。
常在國道上看到倒在一旁的狗狗屍體
幸運的 還有全屍 
不幸的 已是血肉糢糊

兒子問我
爸爸,那大車車裡的豬豬要被載去哪裡?
只能專心開車 不能也不敢看著那一車的豬仔的我
說,他們要被載去屠宰場  賣掉
後面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因為我們是文明的萬物之靈...


Thursday, November 22, 2007

(轉貼)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作者是新竹的一位英文老師)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每次看到有什麼IELTS,托福,GRE考試統計成績公佈,全國一片烏鴉鴨的檢討聲浪,身為英文老師的我,都有種罪惡感,好像自己該被拖出去槍斃一樣。


我們都知道,英文很重要。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別的國家取得貿易的機會;我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大陸以外的強國提供某種形式的外交、武力保護。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
發聲的可能性。

然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開始常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家巷口每天8點的垃圾車事件。

我家這個社區,算是新竹一流學區附近重要的社區之一。清大、交大、竹中、竹女,還有新竹幾個升學率超好的國中都剛好非常接近我們的學區。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
都有一定不錯的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每天8點,大家拎著垃圾站在巷子口等垃圾車,打聲招呼就開始閒話家常,里長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跟我們湊合著討論一些社區哪邊的路燈不夠亮,哪裡的危險路口應該要增加一些交通號誌的設備。一切都很好,也真的沒出現過什麼讓我們非常困擾的問題。一直到過完年之後,有一戶移民國外的住戶,搬回這個社區。


每天8點,一樣在那個巷子口,一樣在等垃圾車,一樣大家都拎著一袋袋的垃圾等著「少女的祈禱」音樂聲越來越靠近。但是,等了2分鐘之後,開始有人咒罵,「這是什麼爛國家,連倒個垃圾都要等這麼久?」接著,她剛好自己站在她家冷氣的下方,被冷氣排出的水滴了幾滴,她又開始抓狂,「台灣真是個爛地方,連冷氣都這麼爛!」最後,就在垃圾車已經近在眼前的時候,她氣呼呼的轉身,拎著她的垃圾,迸的一聲甩上她家大門,嚷嚷著:「我不倒了,國外才不會這樣」!接下來連續好幾天,我們社區開始出現大白天就有人不管垃圾車幾點來,直接把垃圾袋扔在巷子口。等到晚上,垃圾已經腐壞,臭氣沖天,不然就是被流浪狗、流浪貓抓破垃圾袋,垃圾在社區四處散落、飛揚。里長因為她家冷氣機滴水的問題,好意去提醒她會被環保局開單,被她破口大罵:「你們不要以為我住在國外,就可以刻意刁難我!」後來我從鄰居們那邊輾轉得知,她們一家都是學歷高、收入高,很早就申請了綠卡移民到美國去。「她們的小孩英文都很棒耶,國小開始就請外國人來一對一家教」,一個歐巴桑用著羨慕和崇拜的語氣這樣說著。

我開始回想,從我學英文以來,我週遭那些英文說得非常流利的身影。在新竹公車站,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

有一位教授說,他只要聽到人家唸「frustration」這個字,他就可以知道這個人英文程度怎麼樣。我在輔大英文系,一大群的「台北幫」,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一樣好,打扮、穿著也非外國名牌不可。還有一個出書的英文小魔女,她的媽媽很驕傲的在電視上說,「我的女兒英文學得太好,現在連說中文都有外國腔」。

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我們學英文,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講話才比較有份量?我們學英文是因為,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還是,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又或者,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然後
回來嘲諷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


那些實驗中學的孩子,我常常看到他們一大群聒噪的喧嘩,完全不理會車上的其他人要休息。那位教授,一天到晚在挑剔別人的發音問題,卻可以講出「長的太醜的女生就應該要閉嘴」、「黑人的嘴一看就很噁心,不過,沒辦法,他們是非洲來的」這類充滿性別、種族歧視的話。我那些台北幫
的同學,把打工賺錢買名牌當主業,上課當學生才是副業。如果你和他們同一組做小組報告絕對會倒大楣,因為他們沒空上圖書館找資料,討論沒建設性的意見,他們只好負責上台做口頭報告的部分。結果,輪到他們上台做小組的口頭報告的那天,他們因為前天熬夜打麻將缺席了。


這也讓我想起,我爸在住院的期間,我媽一直打電話來跟我說她不懂醫生在說什麼。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媽很魯,很難以溝通。後來索性我請假回家一趟,我才真的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原來是那位醫生,對著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歐巴桑,講了2句就要夾雜一長串的英文,那一長串的英文中還包含了英文專有的醫學名詞。我站在那邊,聽那位醫生講了一大堆中英文摻雜的病況說明。我用了更長一段的英文一句一句慢慢的回他,他愣住了,也嚇到了。但是,除了當下有反擊的快感之外,我不覺得驕傲,也不覺得開心,因為我想到了,在這家醫院裡面的其他的病人,這個台北來的大醫院是怎樣的看待、對待他們。

英文很重要,但是,是否,我們都用著一種扭曲的心態奉承著這個語言?


我認識的一個外國教授,有一天忍不住對我說,台灣人常常在問外國人,“Can you speak Chinese?”他剛來台灣的時候覺得很疑惑,因為他們英語系的國家,通常都是會用“Do you speak English?”對他們來說,語言是一種是在生活中使用的習慣,而不代表某一種特殊的能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他們會用「Do you」而不是用「Can you」來造這樣的問句。

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 “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明明那些德國、法國的學者,他們說英文的德國腔、法國腔才真的讓人難以辨識他們在講什麼碗糕。

我在研究所的另外一個教授有一天聚餐突然聊起了他一些移民也是教授級的朋友,他說,這些朋友很妙,移民到了國外之後,唯一的休閒娛樂就是聚在一起,一起數落台灣有多差勁、有多落後。非常相似的,一位到英國拿博士學位的學長跟我談到,他在英國的時候被一個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很少聽到你們台灣人稱讚台灣?」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們不時的在強調及早學英文有多重要,我們要一群孩子連母語都還不熟悉,就要他們去學英文,這個教育政策底下,我們透露著對自己文化的輕蔑,是否也反應著我們這些大人莫名的自卑?我們都在說學英文才會有國際觀,但是,說出這樣的話語的人,他們除了CNN和BBC看得到的新聞和評論,他們還熟悉哪些外國文化和政治角力?

真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從我們社區的垃圾車事件,我就開始不停的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有一天,我花了1節課的時間,和我的學生用說的、用畫的、用唱的聊了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我們有一個結論,台灣很好,所以,我們要用英文幫助台灣走出去,我們約好,只要遇到外國人,都要跟他們說最少三件台灣很美好的事物。台灣還可以更好,所以,我們帶著台灣的問題走出去找答案,每一次到國外去,我們都最少要找到3個答案回來幫台灣解決它的問題。

今年暑假過後,我很期待我的學生會帶哪3個答案回來。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選擇

在書店,看到一本書:生命咖啡館。
也許是因為喜歡喝咖啡,所以拿起來翻了一下。
但是其實裡面有一段話很吸引我:

「約翰是個事業有成的企業主管,但總是疲於奔命的他,卻開始疑惑-每天在辦公室耗掉十小時,就是為了升遷;而升遷的結果,卻是要在另一間辦公室埋首十二個小時;難道他的人生除此之外,就別無選擇了嗎?」

換了新工作的我,工作領域其實不難,
難的是以前沒有的經驗--管理。
但是每天總是覺得異常忙碌
開車回家的路上也總是異常疲累
於是  很疑惑
自己所為為何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07

誇張

在我的工作職涯中,從沒遇過這麼誇張的事。

離開工作了近八年的公司,本來是爲了一份新的職務而離職,沒想到後來那個職務錄取了另外一個人,所以只好接受同公司但遠離50公里外的總部去上班。

沒想到報到第一天,我卻被告知原本那一個職務的人要離職了!我心想,這是搞屁啊!耍我嗎?
後來公司安排我去交接他的工作,我每星期抽兩天去交接。最後一天幫她辦離職。心想,嗯~這樣我有機會調回來了。

但天不從人願,他離職後第三天,卻又說要回來。
當然,我又再將工作交接還給他。

這......這..........是耍我嗎?   XP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小小世界

到新公司報到才一個禮拜,竟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呵,原來世界竟然這樣的小啊!

因為工作業務上的需要,同事帶著我一一介紹一些主管給我認識,
沒想到一個小小才23人的辦公室裡,
竟然就有兩位是我的高中同一個社團的學長!
頓時對於還是陌生環境的公司突然有了家的感覺,
大家聊了好多二十年前的往事,好是開心與興奮,
沒想到過了幾天,
今天公司來了一個新人,閑聊一下之後,發現竟然是所上小我一屆的學弟,
呵~我又開心了起來!
晚上和同部門的同事聚餐,
哇~沒想到是大我一屆同一所國小和國中的學姊啊!
沒想到世界這麼小啊~~
(OS.還是不能做壞事啊,不然.....)<---這個比較重要 :P

Friday, November 02, 2007

向前走吧!


「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
試著去想像看看吧......

很感動,看這部MV的時候。

現實生活裡,有失望有希望,有回憶也有夢想。
『總是去回憶那些快樂的過去   這樣的心情顯得太過蒼老了』
是該向前看,人畢竟是要長大的。
重要的是,朝夢想前進,才有可能讓夢成真。

Franky, Thanks!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祝福我,好嗎?

Dscn0934








有一天,同事問我,如果有一個工作壓力雖大但薪水高,你會接受嗎?還是留在目前這樣一個平穩可以準時上下班的工作呢?

那時我的答案是....

不會接受吧,我想。

但是現在此時的我,正準備明天要去新公司報到。
每天要開100公里的車程。
百公里外的壓力正等著我!

這幾天陸陸續續和一些同事聚餐餞別,其實聊我的新公司的話題時間並不多,多半是一般的聊天和抱怨。藉機會大家輕鬆聚聚並一吐對公司近來的政策與做法大表不滿。

其實,我最希望聽到的是你們給我祝福。
因為只要每當和你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
我去新公司報到的意志,就會和我的情感一直抵抗,
而深怕被打敗倒地不起.....



Sunday, October 28, 2007

快轉人生-- 命運好好玩?

命運好好玩 命運好好玩
 Click

 上映日期:2006-08-04
 類  型:
劇情喜劇奇幻
 片  長:
1時46分

 導  演:法蘭克可洛西(Frank Coraci)
 發行公司:
博偉電影

 官方網站:

 

今天在家看了HBO的一部電影:《命運好好玩》,可是看完之後,我並不覺得命運好玩啊!


如果,所有人們的生命的盡頭,都幾乎是相同,那我們所爭為何?
如果,所有人們的生命的盡頭,都幾乎是相同,那快轉我們的人生又有何意義呢?

如果,童年的意義就是歡笑與快樂,
我們為何要強迫小孩提早學習成熟與現實呢?

能不能,放慢生活的步調,
好好學習 感‧動?

******************************************
劇情簡介:
 哥倫比亞影業的最新喜劇【命運好好玩】,描述一個一直想要成功的建築師麥可紐曼(亞當山德勒飾),買了一個遙控器,沒想到這個遙控器不但能遙控電視,還幾乎遙控了他整個人生。
 聽起來好像很神奇?但這真的發生了,而且這個超時代的科技裝備,將會以麥可怎麼想都想不到的方式掌控他的生活!
 麥可紐曼(亞當山德勒飾)有個美麗的老婆唐娜(凱特貝琴薩飾),還有兩個可愛的小孩,班(約瑟夫卡斯塔農飾)和莎曼珊(譚頓麥肯飾)。不過他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並不多,這都是因為他把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在他的建築設計工作上,還巴望他不知感恩的頂頭上司(大衛赫索霍夫—霹靂遊俠李麥克)有一天能看到他的努力,然後找他合夥。
 只要他成功,就能和老婆小孩共享天倫之樂了!至少,他是這麼想的。
 在一天熬夜工作之後,麥可累趴了,還因為找不到電視遙控器差點抓狂。麥可突發奇想,跑到家用品店,想找一個什麼電器都能操控的遙控器。結果怪怪店員莫提(克里斯多夫華肯飾)帶他到倉庫,給他找了一個保證能改變他所有生活的超級遙控器。莫提可不是開玩笑的。麥可靠著遙控器,再度成為「一家之主」,只要按一按鈕,什麼都能操控了!
 但是這個遙控器可不只是這麼簡單。它能夠控制家裡小狗「小黃」的叫聲大小,更厲害的還在後頭,要是他老婆碎碎唸的話,還可以直接快轉! 麥可對這個新玩具可是又愛又恨。於是他決定回去找莫提~就是那個把遙控器賣給他的怪咖。
 莫提跟麥可說,你不是想要控制全世界嗎?這遙控器不正是如此?為了讓麥可覺得物超所值,莫提還直接示範了這個「命運遙控器」的終極功能—直接讓麥可隨心所欲的在他的人生中時光旅行! 麥可立刻對這讓他魚與熊掌都能兼得的新玩意兒愛不釋手! 但他沒想到,是這台「命運遙控器」在「遙控」他,而不是他在遙控「它」。
 當這個遙控器替他決定該過哪種生活,哪些直接快轉時,麥可嚇壞了,卻也拿它沒辦法,除非他開始學會感激並擁抱他的生活,不管是好的、壞的、或是…爛的。


Saturday, October 27, 2007

Wishes in the wind

Wishes on the tree

凌晨時分,獨自個人,
總有許許多多未曾實現過的夢想
一一浮現。

片片心願,繫於樹梢,隨風飄搖。
想,若雨來,淋濕了的心願卡,會不會依舊實現?


Wednesday, October 24, 2007

傷口

莫名無來由的疼
才發現
原來在不經意的時候
多了一道傷口
淺淺的
卻是疼了許久



Friday, October 19, 2007

阮的母親叫台灣~~

僅管平時在公司總是有來自對岸的職場/工作或是產業/經濟上的威脅,
也許週遭的同事朋友還是常對台灣的未來不甚樂觀,
但是很高興仍有許多人們默默為台灣付出,默默耕耘,
台灣,加油!

練習曲 (Island Etude, 2006)


Thursday, October 18, 2007

變調的童話-《失物之書》

book1  流浪者

這幾天讀完了兩本書:《失物之書》和《流浪者之歌》。
兩本書一新一舊,講的卻都是關於對生命的探討。
+++++++++++++++++++++++++++++++

《失物之書》中的大衛是個喜歡讀故事書的十二歲小孩,他失去了媽媽,他所深信的那些規則不論是早上下床要左腳先下,或是他的偶數原則(東西總是要多碰幾次,奇數很不好,偶數就不打緊,二四八特別討喜。)甚至聖經裡的上帝全都救不了他媽媽。之後,繼母和家中的新生兒讓他產生了更多的憤怒與忌妒,他所能做的就只是把自己放逐在故事中得到慰藉。他開始痛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跟故事裡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


    他開始聽到書本的聲音,也常常莫名其妙的昏了過去。
    之後,某個夜裡,在一個奇異詭譎的世界裡開始了尋找的冒險。


這個世界有守林人,有大野狼,有小紅帽,有糖果屋,有駝背人等童話故事中我們所熟知的元素。但是,他們卻不同於孩提時代我們所熟悉的那個故事。我們開始發現白雪公主其實真的很討人厭,而毒蘋果其實是小矮人的計畫。小矮人向大衛抱怨天曉得跑出了一個王子親了白雪公主壞了他們的計畫,而他們那一帶根本就從來沒有什麼王子,另一個小矮人則附合著說「真變態,該要關起來」。

    大衛闖入的世界就這樣的出現了許多變調的童話。

「翻開了童話書,自然而然要假裝無憂無慮,用甜美可愛的語調來朗讀流逝的日子。孩提時代的輕便衣服,長大以後的蒼白面具。」1976在雨棚下的燈泡裡面這樣的唱著,而《危險心靈》裡面的謝政傑說了「我一直以為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很可能也意味著不斷失去。」小時候翻著童話故事的我們渴望長大,但是,我們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長大其實不如小時候所想的那樣完美無缺,我們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相信童話故事裡的美好結局?

或許當我們已經無法用彩色筆在圖畫紙上胡亂塗鴉,或許當我們覺得小王子畫的其實只是一頂帽子而已,或許當我們開始學習起歷史地理算術和文法,或許我們開始循規蹈矩,或許當我們發現小時候的外太空旅行夢想是如此的不切實際,或許當我們開始做決定,或許當我們開始在意紙上的數字,也或許根本就沒有長大這件事,但孩提時代的天真好奇的確不斷的在衰減,尤其當我們擁有了比從前更多。

生命如果沒有了失去,更遑論擁有。我們擁有的同時,我們也有可能失去,這似乎是在自然不過的道理,但是專注在自己的失去似乎比珍惜自己的擁有更容易吸引我們。大衛在冒險中他不斷的失去同伴,但是他卻比之前更加的勇敢以及坦然,而他也接受了他媽媽真的已經死了,那些回到過去根本就是自己在欺騙自己。《失物之書》的候半,大衛進入了城堡,也潛入了駝背人的地底世界,在那裡有一千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那些故事似乎都不怎麼另人好受,他們彰顯了這世界真實存有的恐懼,同時這也是童話故事中最缺乏的那個部份。

大衛最終沒有接受駝背人的協議,縱使,駝背人告訴他,真實的世界將不會是完美,他的人生也將會有更多東西要失去。最後一章描寫了大衛之後的生活,他的人生如駝背人預期的並不順遂,但他卻坦然的接受了這個不完美世界,並且好好的生活著。

「因為所有失落的全已再度尋回,大衛於是在那片黑暗中闔上雙眼。」

這個世界依然如此的運轉,新生的生命填補了逝去的生命,然而每個小孩的童話終有變調的一天。沒有絕對的完美,也不一定會有童話故事美好的結局,每個孩提時代的夢想也不一定會有著落。在生命途中,我們所產生的憤怒與恐懼也需要我們自己如同大衛自己將怪獸打敗一般一一的克服。    但卻也因為生命中我們不斷的在失去,讓我們知道我們曾經所擁有的。

「而我不再覺得失去是捨不得。」張懸在喜歡裡面輕輕的唱著。


◎ 原文出處:批踢踢實業坊(telnet://ptt.cc)book板  作者rsmile33


Saturday, October 13, 2007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今天老闆終於確定了接替我工作的人了。

離我離職只剩半個月~~


這個月,即將再轉換職場。在安逸了八個年頭之後,,,,,,

會擔心,會猶豫,會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對還是錯。

我可以選擇留下來,也可以選擇離開。

只有我才能為自己做決定,不是嗎?

面對機會,為何反倒猶豫不安了起來?

是害怕面對不明的未來吧?卻又不想讓自己後悔,連走出去的勇氣都沒了嗎?

年紀愈長,怎反而愈膽小了?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藍色大門》、《練習曲》






在一片大眾都在風靡於李安熱的當下,今夜我倒也看了兩部國片,卻應該算是舊片了。
但是我卻覺得是值得欣賞與收藏的好片:《藍色大門》、《練習曲》
Blue_Gate_Crossing  練習曲


高中同學推薦我看的,《藍色大門》,應該是因為故事的背景就是在自己的學校,所以一邊看電影,一邊將自己拉回二十年前的時光,回想當時自己的蠢樣。撇開自個兒不談,這部電影用很淡很淡的筆觸來描寫十七歲高中生的性啟蒙。也許是時代在改變吧,我反倒覺得那時的我似乎不會遇到電影中的情節與人物,懷念的是學校的一景一草一木。高中時的單純,所以維持到現在的友誼最是真。

西樓 
blue gate 01 blue gate 02

另一部電影,《練習曲》,老婆說看完之後反倒有一股愁緒與感動。
是嘆於生命的無常與現世價值的改變吧。
從影片中可以發現平常就存在於我們身邊但我們卻不在乎的人事物,其實有他的價值所在,導演陳懷恩說,「這部電影就是呈現我個人對台灣的一些觀察和感受,所以我也希望大家用比較接近真實的角度觀看,或是透過自身經驗的投射而得到一些感動」。
電影淡淡的,紀錄一些鄉村而非都市的人物與情感,熟悉卻好似遙遠的記憶。
儘管已午夜時分,我想記下這份悸動,並上網購買DVD,支持國片。
練習曲2
《練習曲》Blog:
http://www.wretch.cc/blog/EtudeBike
《練習曲》網購:http://www.whv.com.tw/event/ie/


Friday, October 05, 2007

WaiWai新視野

我的WaiWai成果展

前陣子網路訂購了朋友一直推薦購買的Konica WaiWai即可拍,因為它擁有焦長17mm、光圈 F11、快門1/100、最短清晰距離40cm,連閃光燈還可以選擇開關。買來時還隨機搭載 Konica 800度 27張 一卷,這樣的配備只要新台幣200元整!


一直很想試試拍廣角的感動,但是對於這種好似玩具的相機卻似乎無法摸透,拍的照片成果PO在Flickr上,有點失敗。唉~~

初拿到Waiwai,很興奮。真的把它拿來隨便亂拍,也讓兒子當玩具拍拍,倒是挺有趣的。
想買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可以被拆解再裝上底片使用。畢竟17mm超廣角的誘惑還是很吸引人的。但是,我可能是年紀大了,手腳有點笨拙吧,拆解第一台,我安裝底片卻也失敗了!天啊~~

 

囍(攝於竹蓮路一隅)
囍

高處不勝寒(攝於東門城一隅)
HsinChu 東門城一隅


Tuesday, October 02, 2007

角落有你

把你的名字寫在便條紙上
然後,撕碎
使勁灑在空氣裡
於是
每個角落  都‧會‧有‧你‧



無題~聯誼會後

人類的世界
好似只有mechi(名片)
你一言  我一句
以為都是關心 其實只是為了找關係

出了這裡
早把你忘記
管你是經理 協理 還是什麼小職員
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真正記得的
只有股票和紅利

還有你閃閃爍爍的眼睛



日記

「 我的回憶是你寫的,你就得負責擦掉,
   如果堅決離開我們的回憶的話......」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揮灑烈愛,Frida Kahlo

好幾年前,一位忘年之交送我ㄧ本筆記本。封面是這一張圖片:
Self-Portrait with Monkey
(Frida Kahlo, Self-Portrait with Monkey,1938)

記得當時他說這是一位畫家的自畫像。
一直到今年,我才從可樂Blog得知她叫做Frida Kahlo,
一位墨西哥女畫家,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性。


利用這次的中秋假期,借了電影《揮灑烈愛》VCD回來看,一方面也是因為看了可樂的介紹,一方面也是因為那本筆記本讓我想認識一下Frida。

想到當初拿到那一本筆記本時,寫的是我當時的年少輕狂歲月對話與夢囈幻想。也曾經在空中把裡邊我的文字化成聲音,在午夜夢迴時。

此時重拾那熟悉的畫面,記憶飛奔到當下,感動似乎也不再,但是情懷好像仍埋在心底,那是一段晦澀的過去。

《揮灑烈愛》講的是Frida的一生,電影拍片的手法也讓我非常喜愛,有點魔幻,卻又很寫實。劇情安排不落俗套也很有節奏感。加上情節又配合上Frida的畫作,更讓觀眾能夠很容易的進入到她畫作的情境空間裡,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好電影

6歲時Frida得了小兒麻痺。18歲那年的秋天(1925年9月17日),Frida出了嚴重的車禍,造成下半身行動不便,而且不孕,經過多次手術之後,甚至失去了右腿,於是Frida在苦痛中用繪畫來轉移注意力,畫出了許多她對於病痛的感受和想像,她的作品經常充滿了隱喻、具象的表徵、讓觀者震驚於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她畢生的畫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離破碎的自畫像(如器官分離、開刀、心臟等具體的表徵、代表畫家的痛苦),此外,Frida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她經常使用明亮的熱帶色彩、採用了寫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
Henry Ford Hospital (The Flying Bed)
kahlo11

Frida的畫作吸引了墨西哥很有地位的著名壁畫家迪亞哥·利弗拉 Diego Rivera注意,造成了他們兩個糾纏的婚姻,Frida初時與迪亞哥學畫,後來陷入熱戀,隨即結婚。婚後,迪亞哥風流的行為並沒有因承諾而收斂,Frida卻因為深愛他而一再容忍,直到迪亞哥犯下讓她最痛心的過錯——染指她的親生妹妹才分居。這段期間Frida到巴黎辦個展,才發現自已對丈夫的愛已勝過愛自己,迪亞哥卻提出離婚的要求。

後來兩人又走在一起,迪亞哥重新向Frida求婚,直到Frida的生命終點,迪亞哥一直陪在她身邊。

當晚,我隨即驅車到台南市北門路的唱片行去搜尋她的電影原聲帶,哈!果真還被我找到了!於是當下就給他買了下來!
CD
》相關連結:
www.fkahlo.com
揮灑烈愛 Frida @ movies開眼電影
Frida Kahlo - 維基百科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轉貼)三十大夢


(photo by )

三十歲的我們,終於發現,二十歲沒有勇氣做的事,三十歲就更沒有勇氣了。為了害怕以後的人生都在猶豫與後悔中度過,不如現在活得淋漓盡致!在書市中發現一本名為《30雜誌》的刊物,不禁開始思索三十歲這件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在平均壽命較短的千年以前,人到三十,應該事業有成,有妻有子,甚至到了三十歲,榮升祖父祖母的都大有人在。三十歲,象徵一個人生命至此,應當一切完整。

還記得我十多歲時,看過一本預測世界末日的預言書,預言家拿氏預測在我二十多歲時,世界就會滅亡,當時我還不以為意,我認為我人生的精華就是在念大學那四年,大學畢業之後,我玩也玩夠了,死而無憾。

 到了大三,我又寫了一篇得獎的小說,故事內容描述一個二十九歲的女人,憂傷地回顧歷盡滄桑的人生。等到我真正走近三十歲 ,才發現我並沒有歷經我想像中的那麼多滄桑,事實上我跟二十歲一樣,還有好多事沒做,還有好多地方想去玩,感覺人生無盡,等待我去探索。

某一部分的我,始終像個孩子,生活還有夢想,人生還有可能。而我的許多朋友們,也都與我一樣。與二十歲相比,我們只是忽然長大十歲,但都還是那麼愛玩,想念瘋狂的感覺,生活中一事無成,害怕責任與束縛,所以我們都比從前更努力地裝可愛。

那天,與一個七年級的男生阿豪一起吃飯。提到旅遊的話題,他神采飛揚地說:『我二月去了倫敦、四月去泰國、暑假去歐洲自助旅行,現在打算九月去峇里島。』剛開始我以為他家經濟狀況不錯,免費供應他環遊世界,他卻泰然自若說一切都是他靠打工存的錢。兼了兩 三份差,平時非常省,把所有的錢存起來旅遊與吃大餐,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

『我想要趁大學畢業前,拚命地玩,看看自己能玩到什麼程度。』

這位七年級的阿豪補充:『當然是指正當的玩法啦,我們也不會去嗑藥什麼的。』

散會之後,與我們一起晚餐的六年級前段班的男性朋友,感慨地說:『其實我好羨慕他喔,我像他這種年紀的時候,也沒他這種勇氣。』

這時候,我才發現,再怎麼努力裝可愛,我與我的朋友,我們也回不去二十歲了。

 ● 朋友看了電影『落日殺神』,跟我討論他的想法。

『落日殺神』這部電影在講述洛杉磯有一個平凡的計程車司機 Max ,他的夢想是開一間度假禮車的公司,他總是安慰自己,告訴別人:『開計程車是暫時的。』但是他一開卻開了十二年。

有一天他遇見不 平凡的殺手VincentVincent 揭穿 Max自欺欺人的藉口:『不過是租一台車,先付頭期款就好啦。你的夢想並不難。況且,十二年,也稱不上只是暫時的。』

導演透過演員的台詞來傳達: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做他們所謂暫時的工作,生命就這樣消失了,毫無理想可言。害怕改 變,不敢放手追求自己的人生,終於庸碌一生。

Max 因為遇到 Vincent,歷經了失序脫軌的一個夜晚,才讓他體驗到:沒有什麼不可能或不可以,只是敢不敢去做罷了。三十歲是一個很奇妙的年紀,明明已經不是二十歲了,內心卻還是蠢蠢欲動,有種想要放手一搏的衝動,或許是覺得現在再不做,到了四十歲就絕對不可 能了。

於是我辭掉做了五年的工作去念研究所;患有恐婚症的朋友終於決 定結婚;猶豫了半年,還是辭掉工作去創業的大學同學;雖然沒有積蓄、不熟法文、同行的朋友甚至退縮了,三十歲的女同事還是決定辭 掉工作隻身去法國遊學……

三十歲的我們,終於發現,二十歲沒有勇氣做的事,三十歲就更沒有勇氣了。於是二十歲的夢想,到了三十歲,也沒有成真。為了害怕以後的人生都在猶豫與後悔中度過,不如現在活得淋漓盡致。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Died Heart

心死之人,往往什麼事情都辦的到。
~《The Book Thief》


偷書賊(The Book Thief)

book
2007年9月20日凌晨一點,終於把《偷書賊》讀完了。
看完整本書的感覺,是澎湃,是無奈,是傷感。
就像好幾年前看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一樣。

光看《偷書賊》的書名,著實無法聯想竟然描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故事。
更訝異的事,作者利用是專為人類所製造的戰爭撿拾靈魂的死神,來為讀者述說故事!
因為是從死神的角度來述說故事,所以許多的情節看似客觀與平實,
但是真正的感受,讀者可以感受到的感動,卻是隱藏在文字的背後!

這樣的安排,讓我在讀起這本書的時候,總感到人類許多的荒謬與嘲笑。

我很難不把這本書和《辛德勒的名單》聯想在一起。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深讀的書。

文字,的確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

內容簡介
=======================================================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
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
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9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寄養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惡夢不斷。養父為了讓她安眠,於是為她朗誦手冊內容,並開始教她識字。

  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儘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現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學習認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潛移默化改變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對照著戰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內心的關愛呢?

  多年以後,死神前去迎接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Forgiveness

「寬恕罪人最大的壞處是,你和他皆會走向相同的道路,何不然的與其心態,往往讓自己變成兩種不同模樣的人物。」

「虛構人物的虛構,無法構成真實人物的價值。真實人物的悲哀,更是難以在電影裡頭如實的呈現。就算真實的呈現,也在不可言喻魔幻時空下被巧妙的解釋然後過去了。」

~~摘錄自Milla's 《柏格曼先生,我還是慢了呀!》


Ingmar Bergman 1918/7/14~2007/0730

柏格曼中文部落格
The Magic Works of Ingmar Bergman!
APUNTES SOBRE EL CINEDE INGMAR BERGMAN

Friday, September 14, 2007

到站了,該下車了.....

01 在大公司的職場生涯,像乘坐一台公車
在大公司的職場生涯,像乘坐一台公車...


曾經真的以為,我會為了車上的乘客,陪他們一起到達終點。
曾經為了某些朋友提早下車而感到不捨與惋惜。
總會在某個大家都還在沉睡的片刻,
環顧四周的事物與回憶,歡笑點滴,

而我坐了近八年的車程,換了一次座位之後,
也看著許許多多的人們上上下下這部車,
現在,換我拉起了下車鈴,
準備下車。


小小攝影師

相片-0039

兒子每次看我拍照,總是要過來跟我搶相機。
索性也讓他學著拿相機的姿勢,ㄟ~~倒也有模有樣!


Saturday, September 08, 2007

小丑

可口可樂總裁曾說:
我們每個人都像小丑,玩著五個球,
五個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靈魂...

這五個球只有一個是用橡膠做的,
掉下去會彈起來,那就是工作。

另外四個球都是用玻璃做的,
掉了,
就碎了...


朋友們,別太賣力工作了吧!
在老闆面前,我們都是小丑。

有空多陪陪家人,
有空和老友月下共飲,把酒言歡吧!

老而不厭&(轉貼)半塊餅乾

借用朋友Blog的標題『老而不厭』,因為我覺得她寫的很好。

1985年,在台北,我們彼此相遇了,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往後的二十多年來,大家彼此仍常得知某人在台灣某處的訊息,甚或在另一半球的某個遙遠國度的消息。
而其他人仍在島內四處飄浮著。

幾年過去了,
有的人也選擇的在某處開始紮根,有的依舊流浪著。

記得那風箏嗎?大家的線都還未斷吧!

老而不厭。
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詞--老。

台南孔廟
攝於府城孔廟

自從看到了下面我將轉貼的文章之後,很想找老朋友聚聚。
人生幾何,生命裡的過客來來往往。
而在夜闌人靜時,生命步入成熟的壯年歲月開始,
身旁的小夥子們一個個蹦現,更讓我驚覺自己的年代好似久遠。
這時似乎總會懷念當年的狂狷,以及久未見面的朋友。

一張張曾經熟悉的臉孔,
隨而浮現在聚會的是沉澱在記憶深處的歲月痕跡。

其實我們都不老,
在聚會的當‧下。
 

============================================================================ 

文章分享 : 半塊餅乾
 
記得大四那一年,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樣進入大公司、領高月薪;
如何在短期內還清家中債務、出人頭地…等。

很幸運的,我後來進入了國內某知名集團工作,擔任外籍主管的翻譯兼特助。

由於職務的關係,我得以參加很多高階主管聚集的決策性會議,
讓我這個念應用外語出身的社會新鮮人,
得以比其他同輩更快學到很多關於零售採購、談判技巧、利潤分配、
業績追蹤、行銷企劃等專業知識。
那時候,我以為這就是我要的人生。

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工作量增多,我變得早出晚歸,
常常大清早還就進入地下道內搭捷運,步出公司時已是晚上,一整天都沒看到陽光。
因為加班,我常挨餓到晚上九點多,
滿腦子想的都是毛利與業績,邊吃泡麵邊打隔天要用的報告。
我忘了要打電話回家關心家人,
錯過了和朋友們的聚餐,
割捨了我最愛的籃球和閱讀,
忽略了四季的更迭,
更嚴重的是,
我漸漸忘了曾有的夢想,
也越來越不認識鏡子裡面的那一個人是誰……。

於是我毅然決然遞出辭呈,並在一週內訂好機票和簽證,
一個人獨自飛往印度,展開了我人生目前以來最有意義的旅程。

在這趟旅程中,我沒有事先訂任何飯店或做任何行程規劃,
甚至,我連旅遊導覽都沒帶就出門了。
我體驗了「流浪」的滋味,
更重要的是,我透過與當地人民的接觸,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義。

在窮苦的印度,連喝一杯乾淨的水都是祝福,我不再汲汲營營,

每天清晨,我划著一艘小船,在恆河上慢慢的渡著,
當時間空間都被抽離後,人就會很自然地回想自己的過去,遙想自己的未來。

當我開始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並不是取決於薪水、位階、財產等等這些物化的東西後,
我整人豁然開朗,開始想要多接觸當地人民的生活。
於是我在恆河畔召集那些向觀光客兜售香菸、蠟燭與紀念品的小孩,
他們年紀都很小,有的才三四歲就出來做生意。
每天黃昏我們相約在一個階梯式廣場,由我免費教他們英文,
在夕照下,我們圍成一個圈圈,
有時唱歌,有時這些印度小孩會拉著我的手寫印度文給我看,
然後我們在夕陽餘暉中各自漫步回家。

離開印度的前夕,我買了包餅乾,目的是要分給我的「學生」們。
只見他們自然形成一列,一個個乖巧的排隊等著領餅乾,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就在這時候,我發現我的餅乾發光了,卻還剩下最後一個小女孩沒有領到。
我想起身再去買一包,卻看到她失望地流下了眼淚,
心急的我想辦法用簡單的英文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
但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使得她難過的放聲大哭。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過來,
將他手中的餅乾剝一半遞給了小女孩,
接著其他小朋友跟著重複同樣的動作,
一眨眼,原本淚汪汪的小女孩手中已有三四片餅乾,
一群小朋友碰碰跳跳的笑著跑開了。

親眼目擊這一幕的我不禁紅了眼框。

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原來,分享是那麼樣的快樂。

而且最令我動容的,是這位小男孩發自內心的舉動,
並沒有來自任何人的指令或後天的教導,
全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舉止。

那一晚在恆河畔,我想了很多,
為何物質生活享受遠超過印度人的我們,
在精神層面上卻不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快樂?

人民所得提高後,是否生活就能夠變得更幸福?
沸沸騰騰的教改,究竟改了些什麼?又教會了我們的孩子些什麼?
現代的小孩子不需要排隊領餅乾,究竟是禍是福?
他們如果不知道挨餓為何物,將來樣怎麼懂得惜福感恩?
如果我們的教育、社會的價值觀乃至評斷人的標準,
都不斷的強調名次、位階與年收入,
扣掉有幸能夠符合這些標準的人,
剩下的芸芸眾生如何平衡人生本來就會有的不完美?

如何接受餅乾發到你時剛好沒了?
有幸拿到餅乾的人如何回過頭來幫助沒拿到餅乾的人?

回國後,我一直記得這一幕,並與週遭親朋好友分享這個難得的經驗。
希望這半餅乾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愛心與善心,
讓這樣的善行一直傳下去,
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馨;

也藉由這半塊餅乾,激發更多人去思考更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
包括教育、社會價值觀、團體與個人的平衡、貧富差距等。

身處人們越來越趨向於私己的時代洪流,
我想我們所需要的,應是跨越種族紛爭、黨派色彩與階級差別的一種互助精神。

或許,目前台灣社會最欠缺的,是這半塊餅乾吧!


Friday, August 31, 2007

Sunday, August 19, 2007

『人長大了,真的什麼都變了...』

這次的颱風天本以為新竹也會颳大風下大雨的,因為幾天前才把《不存在的女兒》看完,暫時沒有新的書可看,所以跑去亞藝租了五支片子回來啃,其中三片是我自己真正想看的。分別是《當幸福來敲門》、《單車上路》、《盛夏光年》。

《當幸福來敲門》是以前我徒弟介紹我看的,在亞藝看到時才想起這回事,於是就租了下來。觀後心得容我以後再敘吧,現在想做的是談談另外兩部電影。

另外兩片是國片,一部入圍台灣新電影獎(單車上路),一部獲得2006年第四十三屆金馬獎的「最佳新演員獎」(盛夏光年),常在網路上看到相關的廣告,站在支持國片的立場下,我也就租了這兩片了。並且在這個颱風天把他看完了。

Roadintheair  Summer2

*******************************************************

R
《單車上路》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年輕人的愛與追尋的公路電影,宣傳也強調是台灣的第一部公路電影。影片裡有美麗的蘇花公路景緻,也有單車旅行的自在與逍遙。劇中四個角色,上路的姿態各自不同。阿國,一個毫無希望的中輟生,因為縱火燒了人家的房子,騎上單車逃往蘇花公路。林正義,一個怯弱的警察,在一場槍戰中害死了他的同僚,於是帶著良心的譴責,茫茫然走向蘇花。
 
因為本身都有欲逃避的事件與不為人訴的秘密,於是兩人意外在蘇花公路的途中相遇,因著寂寞和各懷的心事,他們結伴騎了一段路程。途中不時相譏、不時相助,共同面臨的處境終讓兩人產生了緊密的友誼。 這時劇情加入了第三者同樣有著心事與孤寂的原住民女子-阿妹。阿妹的出現打亂了兩個人的旅程。原本漫無目的的單車之旅,因為阿妹的加入,他們一起去尋找幾乎已不存在的清水圓柏-阿妹的媽媽的故鄉。

因為孤寂,因為彼此扶持,阿國和阿妹產生了情愫。在這條雲霧繚繞、永無止盡的公路上,兩男一女發展出嫉妒、曖昧又緊繃的三角關係;後來劇情又加入了一位短暫出現的第四者-Julia,一位有著先天氣喘不適合旅行的加拿大女孩,騎著單車獨自來台灣旅行。後來因為意外不幸墜崖身亡,卻導致阿國他們一行三人因為各自的秘密,原本就已在逃避警方了,這時更為了警方要調查Julia之死,而將他們這趟漫無目的的逃避之旅推向驚險的逃亡。

後來,阿國和阿義還是選擇面對過去,去承擔他們的秘密。阿國做了兩年牢,阿義終究還是得去派駐在孤寂的西嶼坪。而阿妹則是後來自己找到了生長清水圓柏的地方,只是那時他才知道清水圓柏指漲在陡峭的壁崖上,當然她媽媽也不在那....
 

Summer
《盛夏光年》劇情簡介:
正行和守恆是鎮上小學裡的同班同學,正行是班長,但守恆卻是令人頭痛的壞小孩,一天到晚惹麻煩。某天,到台北市立天文館戶外教學,也同時轉來一位女同學──佳慧。佳慧爸媽離婚,跟著媽媽不情不願轉學到鄉下,心情已經夠糟,卻又在參觀途中,因為守恆的惡作劇,而撲倒、弄壞了天文館裡的模型。出了這麼大的糗,讓她中途從參觀途中離開,再也不肯回到班上。佳慧也就因此只做了正行和守恆一天的同學。然而,這件事卻從深深烙印在他們三人心裡。
因為這件事,守恆被醫生判定為過動兒。在深入了解守恆調皮搗蛋的原因其來有自後,老師派正行去幫忙守恆適應校園生活。正行原本不情不願,但在幫助守恆走進學習正軌的過程中,卻開啟了兩個陌生心靈、兩個差異極大的世界的交流,正行反而因此更加了解守恆稀奇古怪的世界,打開他本來被規範得好好的乖寶寶世界,一個好學生和一個壞孩子,成了好朋友。


高中時代,在正行的影響之下,加上體育成績優異,守恆也考上跟正行一樣的高中,並且度過了令人頭痛的階段,長成一個帥氣的青少年。正行仍是那麼優異斯文,在校刊社還認識了一個女性的好朋友──惠嘉,兩人間似乎有著淡淡的情愫。但也就在此同時,正行發現他自己對守恆,也開始有了超越好朋友的情份。在一次正行與惠嘉相約上台北西門町玩的過程中,惠嘉發現了正行的秘密,但她也答應幫正行保守,永不洩露出去。

正行害怕面對自己身體裡可能的真相,於是開始躲著守恆,再也不去籃球場上看守恆打球了。守恆遍尋不著正行,卻發現惠嘉出現在球場上。惠嘉因為發現正行的秘密,也對正行喜歡的對象,產生了無限好奇。三個人之間微妙的友情、愛情關係,開始產生微妙的傾斜。聯考前夕,一場影響守恆是否能考上大學的關鍵球賽。僅管守恆期盼正行來為他加油,但正行終究選擇了缺席,獨自一人自我放逐來到他曾和惠嘉一起來過的西門町。倒是惠嘉來到球場,看守恆打球,就在這一晚,守恆和惠嘉有了第一次的交談,彼此間也產生了異性間的好感。


心緒煩亂讓正行在聯考中失常,卻也因此和守恆又同在一間大學裡就讀,並一邊在南陽街補習班裡準備重考。如願考上理想大學的惠嘉,則正式和守恆成了一對男女朋友,但守恆還是三不五時拉著正行去做任何事,守恆並未察覺不知不覺中他對正行其實已經有了很深的依賴。921大地震當晚,在正行住處,一陣天搖地動之後,守恆終於隱隱感覺正行對他的保護和友情,有著超乎一般的濃度。但不久之後,正行就在守恆的手機裡,發現守恆和惠嘉在一起的事實,因而對兩人瞞著他這件事不能諒解,自棄地想逃離這一切。守恆為了挽回他和正行哥兒們的友情,竟向惠嘉提出分手。惠嘉難過之餘,仍守著正行的秘密,不輕易說出。正行對惠嘉這位有義氣的朋友產生了更多的憐惜,卻也更加不知道三人間難解的情感關係該如何收束。

趁著大學第一學期結束,寒假剛開始的時候,三人一起進行了一趟前往海邊的旅行,那是守恆的爸爸在他小時候買來預備開發為遊樂園的預定地,只是因為泡沫經濟,從未完成,就荒廢了。三人在寬闊的海邊,說出了各自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原來,惠嘉就是小時候的佳慧。這些秘密與揭露,又將帶他們前往何方呢?三人就這樣在海邊度過了告別輕澀前最後一段青春時光。

*******************************************************

連著兩天看完這兩部電影,直覺的只想到:『原來大家都有秘密!』是啊,誰沒有秘密呢?《單車上路》的阿國和阿義背負著秘密,選擇逃避到無人認識的花東;但是卻都如此輕易地向不是很熟的對方吐露秘密!最後反而成為相知相惜的好朋友。就好像【不存在的女兒】中的大衛,他埋藏了近廿年的秘密,他把唐氏症女兒送走卻欺騙她的太太說女兒出生即夭折的秘密,一五一十地告訴一位完全不認識的女孩!

《盛夏光年》中的正行原來愛慕著陽光般的守恆,敏感的惠嘉知道了這個秘密,但是一直到電影最後仍選擇讓正行和守恆必須自己跟對方說清楚,即使這段愛情就此結束。

在想,是不是我們心中的秘密終究還是會說出來,只是對象都是和事件沒有相關的人,是不是這樣我們才得以解脫自身的枷鎖?是不是這樣我們才能寬恕自己所背負的秘密帶來的罪惡?

這兩部電影,似乎都有某種關係的連結。電影主角都是二男一女的安排;秘密的存在連結著每個主角;這兩部電影都在訴說著青澀年少的痕跡;而且場景好像都在鄉下(花東?)和台北,難道台北的故事真的比較多嗎?>_<....

比較喜歡《單車上路》中的一段,儘管醫生告訴Julia說她氣喘病並不適合旅行,但是Julia仍有個夢想,她說要在廿五歲前走完半個地球,另外半個地球要在五十歲以後再走。阿國問Julia,為何不一次把它走完?Julia說,『如果夢想一次就走完的話,那人生也沒什麼意思了。』我已過而立之年,過去的夢想是否因歲月已經淡忘?還是仍在夢想著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實現?

《盛夏光年》裡守恆發現他和正行的友誼逐漸變質時,對著惠嘉說:『我們真的長大了。人長大了,真的什麼都變了...』

『我們真的長大了。人長大了,真的什麼都變了...』


Friday, August 17, 2007

祕密,等於謊言嗎?

Daughter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結束了寫論文的掙扎時期,好不容易可以將繃緊了的神經再次放鬆。拾起之前讀了一半尚未讀完的小說《不存在的女兒》。
  會買這本書,除了他的封面簡潔,且還真覺得有些飄邈不存在的虛無感外,也因為一年多前,女兒降臨在這個世間之故。想著,要教養小孩成人著實不易,書中的大衛將得唐氏症的女兒送走,只為避免家人的傷痛,卻沒想到卻是換來一家人永生的悲傷與崩離。若換成是我,會不會做了和大衛一樣的決定?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太太諾拉無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陰影,開始酗酒、外遇,只為了麻木自己都說不清的失落,獨子保羅則得不斷和雙胞胎妹妹的幽靈糾纏,換取父母的一點注意。大衛滿心愧疚不能言說,於是一頭栽進攝影,到處拍攝女嬰、女孩、少女,彷彿要為遠方的女兒留下成長記錄。

  但是當年在場的護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衛要求將小女嬰送到安養機構。在開車離去的途中,這位暗戀大衛的護士決定獨自把女嬰養大。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靠各式各樣的兼差賺取生活費,用一己之力對抗不合理的教育體制,為女兒打造出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對比,活著的保羅和「死去」的菲比;物質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以對的醫師,困苦艱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多年以後,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關愛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虛空難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書中每個人跟命運掙扎奮鬥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難重擔……

****************************

  其實我很訝異也很佩服作者的情節安排,埋藏了二十年的秘密,真正該贖罪的人卻離世,徒留予其他的人爲這個秘密贖罪!但是想想二十年的歲月,卻仍無法撫平抹去當下的原罪,這個無法承受的輕,竟是如此之重。

  


Tuesday, August 07, 2007

Keep Walking

praha-31
你工作以便你能與大地及大地的靈魂齊步前行,因為懶惰會使你對歲月陌生,而步出生命的行列。《紀伯倫/先知》

Friday, July 27, 2007

結束了

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我已走過。

結束了。

Ending沒想像中困難,難的是這一段日子的煎熬.....

但是,畢竟 結‧束‧了



Friday, July 20, 2007

我在台北最大的天空下

這幾天因為收到以前的同學寄來那時高一的啦啦隊比賽照片,雖然沒照到我(還是我已認不出自己?!),但是看到其他的同學開朗的笑容,彷彿把我拉回二十年前的附中校園,那一片台北最大的天空~~真的真的,文字無法表達我體內血液的賁張狀況,真希望下次不要錯過附中的盛會。只是,那時我可能更老了~~

618239


618242

618241

這些都是二十年前的照片了,照片中的同學應該都已經像我一樣成家立業了吧?!

今年無法出席學校的六十週年校慶,只好看看艾瑪的網誌緬懷過去的黃金歲月~~
那一夜我們作同一個附中的夢


Wednesday, July 18, 2007

Not to need anything from anyone

Shane
The L Word 第二季裡面,
Veronica Bloom 曾問 Shane:

“Why do people always let you down?
   No matter how much you've done for them.
   Don't you find that to be true?”
 
Shane 回答她:
“That's why I try not to need anything from anyone.”
============================================
Veronica Bloom:
「為什麼人們總是會讓你失望?
   不管你為他們付出多少。
   你不覺得那是事實嗎?」
 
Shane:
「那就是為什麼我從不期望從任何人那裏得到什麼。」

(轉貼)前男友的婚禮

利用快下班的時間,貼一篇好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前男友的婚禮
 
三十分鐘前,我都還在懷疑我的決定。
 
來參加前男友的婚禮,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尤其是經過這幾年胖了超過十五公斤的我。


不過,在仔細的思考過我當初與他的交往情形(沒見過他爸媽,沒認識幾個他朋友)後,我還是願意假裝大方的將自己打扮的美美走進這個會場。
 
約十年前剛出社會時和他交往了一年,其實沒什麼爭吵,除了他最後不清不楚的分手原因之外,他實在算是個很棒的男朋友。
 
婚禮本身沒什麼特別,按照最近幾年台灣的慣例,婚禮前先播放男女雙方的成長照片(有小部分照片我看過),然後開始播放婚紗照,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索然無味,一直到司儀宣佈了今晚的特別遊戲規則。
 
「我們今天為了讓新郎新娘能夠得到每一位特別的朋友的特別祝福,我們待會會請每一位被抽到的朋友上台說說,他與新郎或新娘的關係,並且說出一件與她們來往中最特別的事情──」
 
關係!?這下可好了,現場都是新郎認識的人,我斷不可能說自己是同事,或是小學或任何時期的同學,因為怎麼說都會被別人抓包,那,我要說我是他的前女友嗎?!
 
這時現場也起了騷動,不過不同於我的驚慌,大家似乎非常樂於這個遊戲。於是在晚宴的進行中,隨著不同的菜餚上桌的同時,也陸續的有許多不同關係的人走上台對新郎與新娘說出祝福的話。
 
我則是持續冷汗直流。我祈禱,希望晚宴結束之前,我沒被叫到名字,或是被叫到的話,我乾脆落跑算了。
 
上去說話的人,有人哭著祝福,有人搞笑的說著新郎的糗事,不過大抵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話。
 
這時有個外型出色的女人上台了,臉上畫著合宜的妝,讓她的好肌膚看來更加出色,身上穿著優雅的禮服,襯托出她一身的好曲線。
 
她一開口,全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我是新郎的前妻。」女人平靜的吐出了這幾個字。
 
「新郎很好,是個好人,對我,對我家人,對身邊的朋友,都很好。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他最常對我說過的話,就是,他最喜歡的,是我的美麗。但我最覺得納悶的是,不到一年的婚姻生活,他便提出了離婚的要求,而我當初還是那麼的愛著他 …」
 
我心裡漸漸的浮出回憶,才想起十年前與我交往時,他的確提到了他剛離婚的這件事情,但我作夢都沒想到,前妻竟然是這麼美麗的女人。
 
雖然這位美女最後還是不免俗的恭喜了新郎,但全場的氣氛,卻充滿了竊竊私語的詭譎。
 
司儀為了沖淡這股尷尬味,趕緊抽出了另外一個來賓的名字,於是從台下走出了一位相當斯文的女性,俐落的短髮,感覺上就像是在外商公司服務的高級主管。
 
「我是Subrina,如果算得沒錯的話,我應該是新郎的前前女友…」
 
這下可好,我這下可真是又驚又喜。
 
看來坐在台下的緊張的人不只我一個,這下子我可一點都不害怕了。
 
不過這時候我倒是很好奇新郎的心情如何,於是我刻意的起身眺望主桌的新郎,卻依然是一副平靜,喜樂的表情。不過同時,我也瞧清楚了新娘的樣貌,比起前妻的美麗,和這位前女友的幹練,這位新娘子既使是穿上了婚紗,還是那麼的不起眼。
 
「我和新郎有過許多美好的回憶,不過我特別有印象的也是他對我常說的一句話-他最喜歡的是,是我的聰明。可是,我也不懂,為何當初他會想要和我分手…」
 
聽到這段話,全場幾乎都安靜不下來了,因為幾乎是同樣的模式,新郎與前妻離婚,與前前女友分手。那麼這段婚姻,還有辦法得到在場來賓的祝福嗎?
 
隨著這兩位女性的發言,我腦海中畫面,也像是飄回了十年前交往的過程。隱約中,我記得,他似乎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但我一時卻想不起來…
 
「Maria陳!」恍惚之中聽到有人叫出我的名字,我也不自覺的站了起來。
 
「是!」我話一出口,就察覺叫我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司儀。我的本能反應將我之前想要用的拙劣手段,一股腦的都忘光了。
就在我尷尬的不知道要用什麼關係上來說話時,新郎忽然站了起來,走向台上。
 
「我想,我需要對我一路走來的幾段感情,做個說明。」新郎接下來說的話,卻讓全場人為之動容。
 
「十年前的第一次婚姻,我追求著美麗的人事物,我認為,找到美麗的另一半,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過,當我發現,美麗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時,我選擇離開, 並且謹慎的決定婚姻對象,不再輕易結婚。」
 
「當我與Subrina在一起時,我覺得她的事業能力與聰明才智可以幫助我許多方面,不過當我發現她的聰明讓我的生活感到壓力時, 我還是選擇離開。」
 
「在她之後,我覺得內涵與興趣相投才是我人生對象的選擇,於是我開始了與前女友Maria 的交往,不過當我發現自己罹患癌症時,那一切都不重要了,於是我再度選擇離開。」
 
「當我經歷了幾年的醫療之後,我覺得不離不棄才是我人生另一半最重要的條件, 不是美麗,不是聰明,不是內涵,於是,我選擇了我妻子…」

 
話說到此,台下的觀眾已經掌聲如雷,我看到就連剛才上台的前妻與前女友,也都露出了認同並且微笑的表情。
 
當前社會的婚姻能夠貧賤不離 病老不棄 堅持情義一生扶持的又有幾何?
祝福天下的眷屬都能情義綿延...

Sunday, July 08, 2007

Truth

Heart
『寧可因事實而傷感情,也不要因謊言而獲得安慰』
~《The Kite Runner》


(轉貼)紐約白天,巴黎黑夜

我在趕些什麼?我耗盡青春用盡全力,拼命追求身外之物,結果我真的比別人有錢、有名嗎?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樂嗎?遠方有廣闊的地平線,為何我還在原地搖過時的呼拉圈?

猶太墳
紐約和巴黎,代表了我人生的兩個面向。紐約是白天,巴黎是黑夜。紐約是前半生,巴黎是下半場。


三十五歲之前,我認定紐約是世上最棒的城市。我在加州念研究所,畢業後迫不及待地去紐約工作。一做五年,快樂似神仙。我愛紐約的原因跟很多人一樣:她是二十世紀以來世界文化的中心。豐富、方便。靠著地鐵和計程車,你可以穿越時間,前後各跑數百年。人類最新和最舊、最好和最壞的東西,紐約都看得見。

所以在紐約時,我把握每分每秒去體會。白天,我在金融機構做事,一天十小時。晚上下了班,去NYU學電影,一坐四小時。在那二十多歲的年紀,忙碌是唯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活著,就是要把自己榨乾,把自己居住的城市,內外翻轉過來。

這種想法並不是到紐約才有的。其實從小開始,台灣人就過著紐約生活。紐約生活,充滿新教徒的打拚精神和資本主義的求勝意志。相信人要藉著不斷努力,克服萬難、打敗競爭。活著的目的,是更大、更多、更富裕、更有名。權力與財富,是紐約人的兩個上帝。而能幫你走進天堂的鞋,就是事業、事業、事業。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生活方式,為了保持領先,每個人都在趕時間、搶資源。進了電梯,明明已經按了樓層的鈕,那燈也亮了,偏偏還要再按幾下,彷彿這樣就可以快一點。出了公司,明明已經下班了,卻還要不停講手機,搖控每一個環節。在紐約,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甚至趕盡殺絕。在紐約,沒有壞人,只有失敗者。

台灣,是不是也變成這樣?

每一件事,都變成工作。上班當然是工作,下班後的應酬也是工作。有人談戀愛是在工作,甚至到酒店喝酒、KTV狂歡,臉上都殺氣騰騰,準備拚個你死我活。

我曾熱烈擁抱這種生活,並著迷於這種因為燒烤成功而冒出的焦慮。這種焦慮讓我坐在椅子邊緣,以便迅速地跳起來閃躲明槍暗箭。這種警覺性讓我練就了酒量和膽量、抗壓性和厚臉皮。但也養成了偏執和倔強、優越感和勢利眼。在紐約時我深信:能在這裡活下來的,都是可敬的對手。黯然離開的,統統是輸家。人生任何事,絕對要堅持到底。半途而廢的,必定有隱疾。在這不睡的城市,每天我醒來,帶著人定勝天的活力,跟著法蘭克辛納屈唱〈紐約‧紐約〉:「如果你能在紐約成功,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成功!」是的,在紐約,現代的羅馬競技場,我要和別人,以及自己,比出高低。

這套想法,在我三十五歲以後,慢慢改變。

第一件動搖我想法的,是父親的過世。我父親一生奉公守法、與人為善。毫無不良嗜好,身體健康地像城堡。七十二歲時,他得了癌症、引發中風,經歷了所有的痛苦和羞辱。他一生辛勤工作、努力存錢、堅信現在的苦可以換得更好的明天。我們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用在紐約拚事業的精神照顧他。但兩年的治療兵敗如山倒,最後他還是走了。父親逝世的那天,我的價值系統崩潰了。我一路走來引以為傲的「紐約精神」,沒想到這麼脆弱。

不止在病床,也在職場。當我在企業越爬越高,才發現「資本主義」在職場中也未必靈驗。上過班的都知道,很少公司真的是「開放市場」、「公平競爭」。大部分的同事都覺得你不是朋友、就是敵人。職場上偉大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有時很渺小。很多人一輩子為公司鞠躬盡瘁,最後得到一支紀念筆。那些捲款潛逃的,反而變成傳奇。

慢慢的,我體會到:世上有一種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更高、更複雜的公平。人生有另一種比「功成名就」更幽微、更持久的樂趣。那是衝衝衝的美式資本主義,所無法解釋的。

我能在哪裡找到樂趣呢?我想過西藏、不丹、非洲、紐西蘭。然後,我注意到法國。

住紐約時,法國是嘲諷的對象。身為經濟、科技、和軍事強權的美國,談起法國總是忍不住調侃一番。法國是沒落的貴族,值得崇拜的人都已作古。法國人傲慢,高稅率讓每個人都很慵懶。動不動就罷工,連酒莊主人都要走上街頭。

搬回台灣後,普羅旺斯、托斯卡尼突然流行。我看了法蘭西斯‧梅思的《美麗的托斯卡尼》,其中一句話打動了我:「在加州,時間像呼拉圈。我扭個不停,卻停在原地。在托斯卡尼,我可以在地中海的陽光下,提著一籃李子,逍遙地走一整天。」

是啊!我在趕些什麼?我耗盡青春用盡全力,拚命追求身外之物,結果我真的比別人有錢、有名嗎?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樂嗎?遠方有廣闊的地平線,為何我還在原地搖過時的呼拉圈?
當我重新學習法國,我發現法國和美國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美國人追求人定勝天,凡事要逆流而上。法國人講究和平共存,凡事順勢而為。紐約有很多一百層的摩天大樓,巴黎的房子都是三百年的古蹟。紐約不斷創新,巴黎永遠有懷舊的氣息。巴黎人在咖啡廳聊天,紐約人在咖啡廳用電腦。紐約有人潮,巴黎有味道。紐約有鈔票,巴黎有蛋糕。

不論是政府或個人,法國人都把精神投注在食、衣、住、行等「身內之物」。就讓美國去做老大哥吧。要征服太空、要打伊拉克、要調高利率、要發明新科技,都隨他去。法國人甘願偏安大西洋,抽菸、喝酒、看足球、搞時尚。當美國人忙出了胃潰瘍,法國人又吃了一罐鵝肝醬。

講到吃,法國有三百種起司、光是波爾多就有五十七個酒的產區。晚上六點朝咖啡廳門口一坐,一杯紅酒就可以聊三個小時。九點再去吃晚餐,一直吃到隔天凌晨。他們在吃上所花的時間,跟我們上班時數一樣。但諷刺的是:他們沒有「All You Can Eat」。

吃很重要,但也要會挑時間,朋友介紹我去試一家法國餐廳,提醒我他們禮拜二、四晚上休息。「為什麼?」我問。他說:「因為主廚要回家看足球。」

聰明的主廚懂法律。法國法律規定一周工作最多三十五小時,大部分的人一年有五周的假期。而美國人把加班當作自己有價值的表示,度假時還拿著手機回E-mail。法國人比美國人會玩。每年六月的巴黎音樂節,從午後到深夜,幾百場露天音樂會在各處同時舉行,人多到地鐵都暫停收費。每年十月的「白夜」,平日入夜就打烊的店面,徹夜營業到清晨七點。每年夏天,巴黎市政府在塞納河右岸布置了三段、總長一.八公里的人工海灘。細砂、吊床、躺椅、棕櫚樹,自然海灘有的景致這裡都有,讓沒有錢去海邊度假的民眾,也可以享受到海灘風光。

當然,法國這麼深厚的文化,不可能只從吃喝玩樂而來。美國人讀書,為了考證照。法國人讀書,為了搞情調。每年十月的讀書節,大城市的火車站內,民眾輪流上台朗誦詩句。書店營業到天明,整晚有現場演奏的樂曲。「美食書展」選在銅臭味最重的證券交易所舉辦。小鎮書展的書直接「長」在樹上,讀者必須爬到樹上,把書摘下來品嘗。

一直跟著美國走的台灣人,會心動嗎?

我心動了。十一月我到巴黎,一位法國朋友來接待我。臨走前我問他:「明天你要幹嘛?」
「我要去銀行。」
「然後呢?」我問。
「我不懂你的意思……」

對我來說,「去銀行」是吃完午飯後跑去辦的小事。對法國人來說,這是他一天全部的行程。法國人總是專心而緩慢的,每天把一件小事做好。

這樣的生活,對美國或台灣人來說,實在是太頹廢了。的確也是。法國失業率接近10%,高稅率讓雇主寧願打烊休息,免得幫員工繳稅。巴黎鬧區紙醉金迷,但郊區的少數民族卻沒有工作機會。這些都是黑暗面,但對於每日被強光烤焦的台灣人,陰暗也許提供了喘息空間。生命的終點都一樣,有錢人的喪禮只是比較多人上香。不斷的追趕只是提前衝向謝幕,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慢慢為生命暖場?你不需要一輩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可以偶爾伸伸懶腰、安步當車。

我從巴黎回來,台北並沒有改變。關了兩周的手機再度響起,一通電話找不到我的人會連續狂call十通。和朋友見面,他很關心地問我:「好了,你現在工作也辭了、歐洲也去了,接下來有什麼projects?」

「Projects」?多麼紐約的字眼。

我真想說:「好好生活,不就是人生最大的project?」但我知道在熙來攘往的台北街頭,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這樣說太矯情了。況且,我今天之所以有錢有閒享受法式生活,不也正因為我曾在美式生活中得到很多利益?我仍熱愛工作、熱愛紐約,但已不用像二十歲時一樣亦步亦趨、寸步不離。

所以我說:「我還是會早起,白天努力寫作。但到了晚上,我想關掉手機。」

世界少了我,其實無所謂。但我少了我,還剩什麼?
他笑一笑:「你這是用紐約來過白天,用巴黎來過黑夜。」
唉,他講得真好!這應該是一個完美的妥協吧。也許有一天,我能創造自己的「白夜」,讓白天和黑夜融合在一起。但我還沒到那個境界。

「明天星期一,你要幹嘛?」他問。
「我要去銀行。」
「然後呢?」
我張大眼睛,停頓了一下。
「然後呢?」他追問。

「然後我會摩拳擦掌,認真地寫一篇文章。」

Thursday, July 05, 2007

Desire

Beer@阿里山
日子總是愈過愈複雜,慾望並沒有變大,只是滿足它的方式愈來愈難。

Dream

DSCN2364
人不會老去,直到, 悔恨取代了夢想。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Monday, June 25, 2007

童言童語真心話

這一陣子,總是在忙著論文的完成。

平常老大總是黏著我要陪他騎腳踏車、讀故事書給他聽、回答他的好多好多的為什麼,然後還要陪著他入眠。相對地自己擁有的時間可以專心寫論文所剩無幾。

這晚,幫兒子洗完澡之後,兒子又照例要我說故事書給他聽...
『不行啦,爸爸要趕快寫作業了!』
『為什麼要寫作業?』
『不趕快寫完,爸爸就不能畢業了啊!』
『畢業要幹麻啊?』
(我突然無言,因為我也不知道畢業要幹麻?....*&^$#^%$&^%*&^(*......)

 



Saturday, June 09, 2007

藏鏡人

到現在印象仍舊深刻的,就是老爸曾用樹葉做給我們玩的玩具。
而現在,我也把老爸的技藝(記憶)傳承下去...

DSCN2392


DSCN2389DSCN2393
DSCN2390

Wednesday, June 06, 2007

生命的遺憾

 



突然有一股莫名的落寞‧悲傷
在大家逐漸離去的空盪辦公室裡
空調也關了
整個空氣似乎也停滯不動
難以呼吸............
<Photo by Ann>


在朋友的BLOG看到一篇文章,
關於兩個女生的劇場演出心得。
讓我有感而發的不是他寫的內容,而是文章裡提到的主角其中一個女孩曾是我在台南的一位同事,一位熱愛劇場表演的女孩。那時我們都在一間小眾的藝文展演空間裡上班。年輕時的工作,多半都是因為自身的興趣,無關於薪資高低與現實的壓力,只因自己喜歡。

我也曾有夢想,也曾心醉於藝術,沉溺於劇場表演中。
然而十多年過去,
現在的我就如同一般人眼中的平凡人
一般人眼中汲汲營營於生活的上班族

看到文章中提到熟悉的她的名字,已多年不見的他。
意想不到多年來她仍熱衷於劇場,並且交出成績單--陸續的演出表演。
雖然只是小眾,
但是覺得她真的勇敢
不向現實的世界低頭,執著於自己的夢想。

我有個廿幾年的老朋友老同學,快四十歲的他,前一陣子也突發奇想去學鋼琴,
原因無他,只是他想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

那天他傳來PO在網路上的他的表演影片,真替他歡呼,也替他感到驕傲。
他做到了!

生命的遺憾到底是什麼?
誰能告訴我?


Monday, June 04, 2007

Work Career

今天收到一封mail,內容是漫畫作品,標題是職場生涯。
作者利用公車來比喻職場的生活百態,的確真的很貼切,所以我想把它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尤其我的工作,就像是公車的車掌一樣,看人上車,也放別人下車。



在我的生命中,我曾換過許多公車(職場),有的是大車,有的只是一部三四人座的小小的巴士。但是車外的風景並不是大車的就比較漂亮;車內乘客的互動也不是小車就比較冷漠。

現在我所搭乘的公車,我看過中途下車卻又在某一站又上了車的乘客。每天在車門把守著該讓哪些人上車,要讓哪些人下車,卻不知道自己該在何處下車?

也因為公車的司機臨時換了人,似乎目的地也跟著改變,有的人會選擇下車,有的人則選擇共同冒險。有的人是無法選擇,只能默默跟隨,因為他們花了半把歲月好不容易挣來個小小的座位,不能放棄.....

PS.我努力在網路上搜尋,已經有許多人轉貼,但卻仍找不出誰是原來的作者。 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以便註明出處。


Wednesday, May 30, 2007

秘密,關於<2046>

2046-2 
「從前的人,要是心裏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裏,沒有人知道。」


看了王家衛的電影,2046,也是先從買這片電影原聲帶開始的。
通常我若喜歡她的配樂,就會想去看那部電影。

2046,一如王家衛晦澀的風格,我仍看不是很懂,印象深刻的就是上面那句話:「從前的人,要是心裏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裏,沒有人知道。」

我並不喜歡有秘密,因為我藏不住,而且心裡會難受。我覺得主角周慕雲一直無法接受白玲大概是心中一直藏著一個秘密吧!感覺電影似乎是訴說一般的情愛,卻又不是真的那麼的簡單。2046這部列車貫穿全劇,似乎有能把我載回過去,因為2046是一個能叫人找回記憶的地方,也是收藏秘密的好地方。

我喜歡看艱澀難懂的電影,因為它可以逼迫我思考,但思考過後我卻又無法真正完整描述自己的感覺與想法,遺憾!我必須再多看幾次吧!

2046_3
關於這部電影,我摘錄自網路上書寫空間的評述,有興趣的人不妨一讀:

導演一直沒有讓主角說出2046的秘密,觀眾或多或少會心裏自問,究竟「我」要掩藏的是甚麼呢?且讓我在這兒先賣一個關子,放下這個秘密片刻,看看在「現實」(即電影中的1966-1969年)中,2046究竟發生甚麼事。

從劉嘉玲飾演的LuLu被刺後,梁朝偉飾演的「我」就住進了2047號房間。及後章子怡飾演的白玲搬到2046,與「我」發生了難纏難解的關係,最後以十塊錢的交易結束。一場注定沒有結局的關係,引「我」回到2046中。當白玲問「我」究竟有沒有人能把「我」留下來,「我」的遲疑令人起疑,莫非真的有人能叫「我」從荒唐的生活中安定下來?

另一段在2046與2047中間發生的故事,就是王菲飾的王靜雯與木村飾的日本戀人的戀情,「我」則把一切看在眼裏。自從白玲搬走後,這段平行於「我」與白玲的關係的戀情終於與「我」交錯了。「我」開始介入王與日本人的戀情,而王則進入了「我」的生活。這可算是片中眾多女子最接近「我」的一個。她一面稚氣的替「我」寫色情小說。若說「我」因著文字的交流而愛上王未免有點兒那個,但王的確把「我」從2046中拉回來。

因著這個緣故,「我」便為王寫一個名為《2047》的小說。在列車中,「我」扮演日本戀人的角色,嘗試從他的內心出發,探索日本戀人對王的戀愛態度。不過「我」很快發現自己是在寫自己的故事。

我們實在不能單純的以為在《2047》中的CC(木村飾)就是1966-1969的「我」,正如我們不會把作者和敘事者混為一談。對於《2047》,作者是「我」,而敘事者是CC,對於稍為對文學有認識的人是不會混淆二者的。我們同樣不應混亂「現實」中的王靜雯與《2047》中的機械女人,她們雖是對應,但不是同一人。所以我們無從得出以為結綸︰「我」愛上王靜雯,因為「我」在《2047》中向女機械人示愛。同樣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比較「現實」中的時間,和《2047》中的時間,即是我們不能說究竟是「我」寫《2047》在先,抑或「我」與王相約平安夜在先。雖然電影中「我」寫《2047》在先,約王在後,但這兩個空間的時間實在是平衡地進行的。當我們弄清這點後,「我」與王在生活中與《2047》中的對應就更加明顯,亦更有跡可尋了。

延伸閱讀:2046未完成事件(1)(2)


Tuesday, May 29, 2007

(分享)淡極使之花更豔─戀戀風塵

十多年前看的電影,至今仍記憶深刻。
那天去內灣看到中影經典國片系列出的戀戀風塵DVD,毫不考慮就買了下來。
電影原聲帶我也收藏兩片,是水晶出的,我的最愛呢!

dustinthewind3
戀戀風塵 (Dust in the Wind) [1986]

導演 侯孝賢
演員 王晶文, 辛樹芬, 李天祿


<引用自路邊一棵榕樹下

一段年少時的戀情可以在你心裡迴盪多久?
一部二十年前的電影可以再帶給你多少感動?

dust-in-the-wind
《戀戀風塵》可說是侯孝賢最如詩般寫意的一部作品,而且越久越見芬芳。高中時看它,可能讓你感懷自己早逝的初戀;服役時看它,可能觸痛你傷痕未癒的"兵變"經驗;當自己三十已過、四十快到,此時再來看它,以往那些酸澀與甜美的滋味依舊濃醇,但更縈繞不去的卻是那舊年歲時的台灣氣味,成為我們如今身處新時代裡最深刻的懷念。
 

【或許】

1987年,台南市,高三,一個剛結束模擬考的週六午后,為了慰勞那被熬夜、考試雙重摧殘後的疲憊身心,我隻身一人從竹園崗走到西門路某電影院消磨了一場電影,片名叫《戀戀風塵》。結果片子沒放多久我就睡著了,直到男主角阿遠因為遭逢"兵變"而在寢室裡情緒崩潰時,我才被他的哭號聲驚醒。
cry

故事的主角,是阿雲(辛樹芬飾)與阿遠(王晶文飾)這一對山城小情侶。他們倆青梅竹馬,可說是所有街坊都認定他們將會牽手過一生。兩人初中畢業後,先后離鄉背井,作伙在台北市討生活。之後阿遠入伍到外島轉大人,阿雲卻意外"兵變",嫁給了每日幫他們倆送信的郵差。再來就是男主角退伍返鄉之日,到田裡陪阿公種蕃薯,看著雲影在山頭移過…(對不起!好像被我講得有點好笑兼無聊:p)

有點老套?
沒錯!像是陳年的軍中笑話。

有點平淡?
也沒錯!跟瓊瑤系、花系列、薔薇頰、羅曼史…都不能比。

可是這部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連劇情都沒看完全的電影,卻以它整體的氣味深深地吸引住我,讓我這純情的男性戀戀多年,一看再看。

氣味?
是的!
舊時代的民情、人物的刻劃、緊密的人際關係、各角色間的互動…所共同經營出來的氛圍,似有若無地牽動著觀眾的心情,質樸得令人想成為那時空裡的一員。

或許…
因為老套,所以更顯真實!
因為平淡,所以更加動人!

尤其影片終了前祖孫話家常的那場戲,留給觀眾無限想像與咀嚼的空間。所有撩人的情緒,最後都被那大氣的山巒與移雲給化解了,霎時間真的會覺得種種情事盡付風塵,心胸亦隨之開闊。

其實這部電影,侯導拍得相當內斂含蓄,許多話、許多細節,都只是輕輕帶過,留待觀眾自己去觀照。或許這也是為何《戀戀風塵》至今仍讓許多人回味不已的原因吧?!

手邊有一本參考書,是吳念真與朱天文合著的《戀戀風塵》,當年由遠流出版。其中以文字詳細記述本片從無到有的過程,並收有分場與劇本,以及許多照片。書中侯導自己說了一句話:「應該是從少男的情懷輻射出來的調子,純淨哀傷,文學的氣味會很濃。是詩的。」(P. 28)我覺得算是概論了整部電影的氣味。

張藝謀曾經引用《紅樓夢》裡的一句話來形容《戀戀風塵》,他說:「淡極使之花更豔」。

是啊…就是這樣!

【迷倒】

先提這部電影裡最讓我個人迷倒的三樣元素,那就是辛樹芬、李天祿與山城舊觀。

為什麼?

辛樹芬,沒啥好說的─除了美,還是美!

初出道時常常被人以「酷似林慧萍」來介紹的辛樹芬,連香江電眼奇男梁朝偉都曾稱她是自己「最欣賞的女藝人」。片中那種清純嫻靜的美,在現代的女性身上較少看到,總會勾引起我淡淡的懷舊情緒。

她後來又參與了《悲情城市》的演出,相信許多人對她最鮮明的印象也是來自於此。不管是從業時或退隱後,她的消息一直都很有限,鮮少曝光,真的很不像個藝人。她的作品也極少,就我所知,似乎只有在侯導這幾部片(《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以及《期待你長大》裡演出過。現在的她,據網友說,嫁為商人婦,定居於美國洛城,偶爾會帶著孩子參加當地華人社交圈的活動。

李天祿,在片中演一個喜歡碎碎唸的阿公。之所以搶眼,一來是因為他那"不會演也不用演"的生活化詮釋法,二來則是因為那些台詞由他說來真是太道地了!尤其那一句「幹伊三妹」的粗口,更是每每讓我莞爾。

dustinthewind2

小毛曾經跟我推薦,叫我去看《李天祿傳》,裡頭敘述了這位當時90幾歲的阿公如何一個人闖盪法國的故事。我是還沒去找啦,不過喜歡李天祿真性情的人不妨參考一下。

至於山城,我指的是九份。

此片的拍攝多在台北縣侯硐、九份一帶取景,可以看見許多九份變調前的舊景緻,在裡頭我們不會瞧見今日礙眼難耐的觀光味,有的只是動人真本色。看看這部電影,或許您也會如我一般覺得─今日的九份真是被糟蹋得夠了!~>"<~

此外,一班前輩級的本土演員,如林陽、陳淑芳、梅芳…等,每個人表現也都相當夠味,令人不禁心生珍惜之情。

而在飄蕩著一縷輕愁的少年戀情周圍,還點綴了許多逗趣的小情節,諸如兩位父親每次喝醉酒就會比賽搬石頭而擋住鄰居家門、停電時阿公誤把鞭炮當蠟燭點燃而嚇了大家一跳、貪吃的小孩拿藥包裡的胃藥當零食以致被母親追打…,如此種種不僅加強了影片的家常味道,更給予觀眾一種很鮮明的"台灣人"感受。

【曾經】

太多人都愛極了這部電影的配樂,包括我。一邊key in這些文字一邊聽這張CD,我又幾度失神墜入,隱隱欲淚。

這麼感人的樂音,來自於陳明章。

dustinthewind-CD

曾經,陳明章還沒被貼上「台灣最後一個民謠傳奇」、「素人音樂家」的商業標籤時,是一位寫了很多曲子卻沒人要用的不得志音樂人,住在北投以種植蘭花營生。因為他一時的狂想,因為他一群朋友的牽成,於是我們有幸可以聽到《戀戀風塵》電影原聲帶。

關於陳明章如何作出配樂並代表台灣奪下首座國際性影展配樂獎的傳奇,關於錄音母帶一度佚失然後又如何尋獲終於原聲帶得以出版的傳奇,請看當時任職於水晶唱片、負責本專輯文案整理的何穎怡小姐所寫《戀戀風塵回憶剪貼本》,我再怎麼敘說都不如她此文來得傳真、動人。

【收藏】

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都想收藏這部作品。

以影片來說,目前本地市面上有三種選擇:
1. 侯孝賢經典電影系列:青春叛逃事件簿(數碼天堂代理版)
2. 侯孝賢經典電影系列:1983 - 1986(太古國際代理版)
3. 中影經典國片系列:戀戀風塵(也有發VCD)
前兩者是四片套裝,收錄了日本人稱之為「侯孝賢青春四部作」的《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與《戀戀風塵》,雖然包裝不同,但我猜是一樣的東西,只是更換了代理廠商。我自己手上有數碼天堂代理版,影音品質還算可以接受,值得考慮。而第三者則是由豪客唱片代理的兩光貨,光華價$85元/張,除非貪便宜,否則本人不予建議。但如果只想收這部電影而不想買套裝,那也沒得挑了。

就原聲帶而言,之前水晶唱片出過CD,不過聽說已經絕版,可能得到二手市場去找。此外也有SACD可買,雖然貴了一點點,但若是真的喜歡,應該也還不至於會讓你捶心肝。

時局越來越紛亂,人情越來越淡薄,幸好我們還有這些老電影,比如《戀戀風塵》,透過它們,那些溫暖的記憶才得以永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