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8, 2007

變調的童話-《失物之書》

book1  流浪者

這幾天讀完了兩本書:《失物之書》和《流浪者之歌》。
兩本書一新一舊,講的卻都是關於對生命的探討。
+++++++++++++++++++++++++++++++

《失物之書》中的大衛是個喜歡讀故事書的十二歲小孩,他失去了媽媽,他所深信的那些規則不論是早上下床要左腳先下,或是他的偶數原則(東西總是要多碰幾次,奇數很不好,偶數就不打緊,二四八特別討喜。)甚至聖經裡的上帝全都救不了他媽媽。之後,繼母和家中的新生兒讓他產生了更多的憤怒與忌妒,他所能做的就只是把自己放逐在故事中得到慰藉。他開始痛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跟故事裡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


    他開始聽到書本的聲音,也常常莫名其妙的昏了過去。
    之後,某個夜裡,在一個奇異詭譎的世界裡開始了尋找的冒險。


這個世界有守林人,有大野狼,有小紅帽,有糖果屋,有駝背人等童話故事中我們所熟知的元素。但是,他們卻不同於孩提時代我們所熟悉的那個故事。我們開始發現白雪公主其實真的很討人厭,而毒蘋果其實是小矮人的計畫。小矮人向大衛抱怨天曉得跑出了一個王子親了白雪公主壞了他們的計畫,而他們那一帶根本就從來沒有什麼王子,另一個小矮人則附合著說「真變態,該要關起來」。

    大衛闖入的世界就這樣的出現了許多變調的童話。

「翻開了童話書,自然而然要假裝無憂無慮,用甜美可愛的語調來朗讀流逝的日子。孩提時代的輕便衣服,長大以後的蒼白面具。」1976在雨棚下的燈泡裡面這樣的唱著,而《危險心靈》裡面的謝政傑說了「我一直以為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很可能也意味著不斷失去。」小時候翻著童話故事的我們渴望長大,但是,我們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長大其實不如小時候所想的那樣完美無缺,我們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相信童話故事裡的美好結局?

或許當我們已經無法用彩色筆在圖畫紙上胡亂塗鴉,或許當我們覺得小王子畫的其實只是一頂帽子而已,或許當我們開始學習起歷史地理算術和文法,或許我們開始循規蹈矩,或許當我們發現小時候的外太空旅行夢想是如此的不切實際,或許當我們開始做決定,或許當我們開始在意紙上的數字,也或許根本就沒有長大這件事,但孩提時代的天真好奇的確不斷的在衰減,尤其當我們擁有了比從前更多。

生命如果沒有了失去,更遑論擁有。我們擁有的同時,我們也有可能失去,這似乎是在自然不過的道理,但是專注在自己的失去似乎比珍惜自己的擁有更容易吸引我們。大衛在冒險中他不斷的失去同伴,但是他卻比之前更加的勇敢以及坦然,而他也接受了他媽媽真的已經死了,那些回到過去根本就是自己在欺騙自己。《失物之書》的候半,大衛進入了城堡,也潛入了駝背人的地底世界,在那裡有一千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那些故事似乎都不怎麼另人好受,他們彰顯了這世界真實存有的恐懼,同時這也是童話故事中最缺乏的那個部份。

大衛最終沒有接受駝背人的協議,縱使,駝背人告訴他,真實的世界將不會是完美,他的人生也將會有更多東西要失去。最後一章描寫了大衛之後的生活,他的人生如駝背人預期的並不順遂,但他卻坦然的接受了這個不完美世界,並且好好的生活著。

「因為所有失落的全已再度尋回,大衛於是在那片黑暗中闔上雙眼。」

這個世界依然如此的運轉,新生的生命填補了逝去的生命,然而每個小孩的童話終有變調的一天。沒有絕對的完美,也不一定會有童話故事美好的結局,每個孩提時代的夢想也不一定會有著落。在生命途中,我們所產生的憤怒與恐懼也需要我們自己如同大衛自己將怪獸打敗一般一一的克服。    但卻也因為生命中我們不斷的在失去,讓我們知道我們曾經所擁有的。

「而我不再覺得失去是捨不得。」張懸在喜歡裡面輕輕的唱著。


◎ 原文出處:批踢踢實業坊(telnet://ptt.cc)book板  作者rsmile33


No comments: